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
呂祖九美德之「節」:人為何要有氣節?

氣節,就是指志氣和節操,不屈己以徇人,不屈人以徇己。所謂「時窮節乃現」,無論面對敵人或壓力,都堅守仁義,絕不屈服,就是「節」的表現。人不怕沒有權和祿,就怕沒有氣節。人有了氣節,才會更有自信和尊嚴,這是數千年來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、遇強愈強的靈魂和脊樑。

有四種情況愈見「節」之可貴:一,在貧困中要有氣節。當人窮困潦倒時,很容易喪失尊嚴和鬥志,這時候最需要人格和志氣,故有「人窮志不窮」之說。二,在危難中要有氣節。當人面對危難、困苦,很容易變得軟弱和無助,這時候最需要信心和勇氣,否則便會屈服折腰,受人擺佈。三,在富貴中要有氣節。當人處於名利權欲之中,容易沾染酒色財氣,為所欲為,這時候最需要義氣去做合義之事,更好的是做到「兼濟天下」。四,在修行中要有氣節。當人面對魔心邪念,很容易失控受迷,這時候最需要道心和正氣,堅守正法正行,擊退妖邪。

現代人當然不需要動輒以死捍衛氣節,但在大是大非、可為與不可為之間一定不能妥協,務求做到事事無愧於心,如文天祥就義前留言:「讀聖賢書,所學何事?而今而後,庶幾無愧。」我們一生讀書為的是甚麼?就是學懂做人道理,無愧於心,做一個「大丈夫」吧。甚麼是「大丈夫」?也就是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」這便是中國人的氣節,也是人之所以為人最珍貴的地方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